当前位置:首页 > 餐饮美食 > 正文内容

中华传统文化之美,到底美在哪儿?

2025-01-10 02:03:53餐饮美食

这个题目有点大。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,如同夜晚的星河,熠熠生辉。美在哪?我说哪儿都美。

我只说说我们每天都要接触的汉字吧。

传说汉字乃仓颉所造,仓颉“生而四目有德,见灵龟负图,书丹甲青文,遂穷天地之变,仰视奎星圆曲之变,俯察龟文、鸟羽、山川,指掌而创文字,文字既成,天为雨粟,鬼为夜哭,龙为潜藏。”这说明,文字的出现确实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。

汉字美表现在什么地方?表现在书法艺术上。自甲骨文始,中国汉字书法代有大家,璞玉浑金,字字珠玑,璀璨夺目。汉字的书法艺术之精妙和独特的东方美学内涵,乃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无二。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,散发着靓丽的光彩,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可替代。

下面我们不妨先欣赏几帖代表作,从中领略中国书法的无穷之美:

1、先秦·石鼓文:

陈仓石鼓,共十只,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,每个石鼓上面都镌刻 “石鼓文”(大篆)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。其书传为史籀手笔,体态堂皇大度、圆活奔放,气质雄浑,刚柔相济,古茂遒朴而有逸气。横平竖直,严谨工整,善用中锋,笔划粗细基本一致,有的结体对称平正,有的字则参差错落,近于小篆而又没有小篆的拘谨。章法布局,字字独立,上下左右之间又又偃仰向背关系、笔力极为强劲。在古文字书法中,是堪称别具奇彩和独具风神的。康有为称其“如金钿委地,芝草团云,不烦整我,自有奇采。”

2、晋·王献之《中秋帖》:

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,纸本手卷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其字形大小正斜组合,行草相杂,书法古厚,墨彩鲜润,字距布置紧密,运行流利,连断往复。整幅字守中线,行间透气,齐头平脚,气韵贯通,雄浑奔放,气吞万里。

3、唐·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:

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,挺身而出,坚决抵抗,以致“父陷子死,巢倾卵覆”、取义成仁之事。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,书法气势磅礴,纵笔豪放,一气呵成。且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,字随书家情绪起伏,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。

4、唐·怀素《自叙帖》:

有“天下第一草书”之誉。通篇为狂草,笔笔中锋,如锥划沙盘,纵横斜直,无往不收,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。

5、宋·苏轼《寒食帖》:

苏轼行书的代表作,被称为“天下第三行书”。这首诗作抒发的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,苍凉多情,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。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。通篇书法起伏跌宕,光彩照人,气势奔放,而无荒率之笔。

6、宋·米芾《研山铭》:

米芾书法精品中的代表作,也是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。据说米芾晚年得到灵璧石,如获至宝,这块石头的形状呈山形,刚好可做墨池来研墨。米芾对其爱不释手,挥毫泼墨,便留下《研山铭》。《研山铭》共分三段:第一段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的三十九个行书大字;第二段为绘制的《研山图》;第三段为米芾之子米友仁、米芾外甥金代王庭筠和清代书画家陈浩的题跋。

每一帖都美轮美奂。

所以,中华文化处处美。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林北美食坊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ajzhdj.com/post/107539.html

分享给朋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