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庆市街道名称?
集贤路:是进出城区的主要交通干道。文革时称大庆路。81年改今名。该路以黄土坑为界,南段称集贤南路,北段为集贤北路。
龙山路:位于市中心,南起沿江路,北接集贤路口。全长1600余米。与集贤路拉成一线。50年代称龙山路,文革时称胜利路,81年恢复名称。建城后,该路沿线自南向北形成杨家拐、韦家巷(原名危家巷)、科学街、同安岭、平心桥、平安岭、张家拐等街巷。张家拐以北是城墙,高于集贤路口路面7米,坡长176米,路面纵坡4%以上,科学街纵坡8%以上,杨家拐处路止,不通江边。全长八九条小街巷高低不平,弯曲狭窄。路面大部分系麻条石壤铺,有些地段是自己形成的土路。50年代后,杨家拐到柏子桥称龙山路。81年,市政府决定整体扩建全线道路,此与集贤关接连,向南打通黄甲山,连接沿江路。
宜城路:位于市中心东侧。全长1382米。62年前称皖江路,66年易名反帝路,81年命名宜城路。81年改建时建起三角花圃,十分漂亮。
德宽路:为纪念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石德宽而命名,该路西南起玉琳路,东北至集贤路口,其中北正街口到集贤路口向东弯成东西向,全长1724米。玉琳路口到德宽路小学段,民国初称板井巷,民国16年拓建,40年代改名德宽路。文革时,德宽路、清河路全称青年路。81年恢复德宽路名。
湖心路:位城城东。南起沿江路,向北穿大湖至开发区。其中沿江东路至菱湖南路为湖心南路,菱湖南路不动声色菱湖北路为湖心中路,菱湖北路至火车站为湖心北路。文革期间易名红湖路。81年恢复湖心路名。
人民路:横贯市中心。东起渡江路,西至龙山路。长3203米,一块板型。其中西段为商业繁华地段。50年代称新宜路,文革期间易名人民路。龙山路至宜城路一段,形成于30年代初,自东向西由新市路、教育局街、庆云街、市政街、府东街、省政府街、府西街等七条短路组成。民国22年(1933),将七条路扩展连为一线,碎石基,柏油面层。当时是安庆唯一一条东西走向的主干道。沦陷时,被日军坦克横行,路面破坏。至解放时,道路已损坏不堪,下水道久未疏浚,一遇阴天污水外溢。从51年开始,对府西路一段约40米扩建,后对府东街到新市路一段进行整修。58年再次维修。85年,拆迁西围墙到中医院一段60米道路北侧房屋,改建下水道,使人民路全线路宽基本统一。宜城路到渡江路一段55年上半年新建,名新宜东路,路基宽10米,土路面。63年将木材加工厂至护城圩堤(今渡江路)长150米一段铺筑泥结砖碴路面。65年对交际处(今安庆宾馆)到康熙河(今湖心路)段200米予以沥青封面处理。77年,该段再次拓宽整修,全长208米,宽25米。
菱湖南路:东起新河路,西至集贤路口。与德宽路相接,全长2917米。20、30年代是安合公路进出安庆的咽喉,道路狭窄,泥结碎石路面,路况差,属公路型。75年,为开辟大湖风景区,决定新辟宜城路口至新河路段。88年,整体拓建湖心路到棋盘山路口道路,棋盘山路口到新河堤长558米,未修。
孝肃路:位于市中心。东起宜城路口,和华中路口接连;西至北正街口,全长1445米。60年代初改称和平路,文革时期改名红旗路,81年恢复今名。该路在民国初年由石家塘、程公祠、法院街、公安局街、党部街、姚家口、法政街、拐角头组成。石家塘至程公祠有50米转拐,民国19年(1930)在修筑华中路的同时,半石家塘削高填低,路面铺筑13米宽煤屑表层,改称四达路。民国35年将程公祠至拐角头的7条小街改为孝肃路,60年进行改建,67提再次扩建,降低纵坡至4%同时新建下水道铺筑沥青路面。87年开始改建宜城路至龙山路长11